高考填报志愿的一些心理误区
添加时间:2012-6-29
误区一:越俎代庖,大包大揽
家长对考生选择志愿加以正确引导,是很有必要的。但如果忽视考生的主体作用,任由长辈大包大揽,强制考生做出某种选择,就难免出现偏颇。建议家长和考生尽量都站在彼此的立场折中处理,家长在孩子填报志愿时在给出中肯建议的同时,最好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为主。
误区二:好高骛远,冒险填报
考生选择院校时有两点必须要注意:一是准确定位。充分了解自己所在地历年的上线、录取情况和有关院校近三年来的招生情况(包括招生计划、录取最高分、录取最低分、录取平均分,以及第一志愿投档分与相应批次省控线之差),并根据当年考题的难易程度及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层次的大学。二是合理设置“地域梯度”。填报志愿时应将眼界放宽,不要死盯住天(津)、南(京)、(上)海、北(京),将选择的范围放大,不但能减少落榜发生的几率,而且能提高志愿的“质量”。
误区三:不明就里,望“名”填报
提醒家长,碰到许多名字好听但是不了解专业内涵的,一定要多请教志愿填报方面的专业人士,最好能登陆相关网站,查看该专业的介绍及课程设置,甚至到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贴吧里发帖求教等,这样就能避免望文生义给报志愿带来的负效应。
误区四:缺乏分析,不知规则
填报第二志愿要把握三原则:1.“有效落差”原则。所谓“有效落差”是指那些第一志愿上线生源不足的院校,才会给第二志愿考生录取的机会,所以应该把那些近年来出现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院校作为第二志愿的主要选择对象;2.把握“先后顺序”原则。平行志愿的组合和排序是有技巧的,不能随意。一般来说,应将自己最想就读的院校和喜欢的专业排在前面;3.把握“保底录取”原则。当第一志愿落选后,确保能被录取到符合最低要求的学校是填报第二志愿的主要目的,因此必须选择一所第一志愿录取不会满额的学校作为保底志愿,以确保不出现上线落榜现象。
误区五:草率从事,马虎填报
估分不准无疑给填报志愿增加了难度,这对填报志愿要求更加严格,倘若再草率填报志愿,更容易失误而后悔。对一些应届生来说,放弃录取,选择复读,或许是条以退为进的上策,但是复读的不确定性太大,谁又能保证复读一年后还能考出原来甚至更好的成绩呢?而对大多数家长和考生来说,只能吞下“马虎”带来的苦果。
误区六:服从调剂,就会吃亏
如果“服从专业调剂”,考生档案被投进某所大学后,所报的各专业均未被录取时,有可能被调剂到该校未录取满额的专业。对于不具备分数优势,又不愿复读的考生,最好服从专业调剂。特别是对孩子心仪的大学,如果它的所有专业孩子都能够接受的话,应该选择“服从专业调剂”。但对于专业倾向很明显的孩子,或者所报的学校里有孩子不能接受的专业,还是不服从调剂为好,否则一旦调剂到孩子不喜欢的专业,孩子学习起来如同嚼蜡,可能年年“挂科”、年年补考,四年下来只是混了张文凭,也就失去了意义。
误区七: 盲目随从,不切实际
填报高考志愿是一种个人行为,应该完全由个人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所掌握的信息做出最佳选择,别人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切忌填报志愿时不根据自己的情况,盲目跟风。
误区八:提前批一定要填
“提前批志愿”是把“双刃剑”,它既能增加一次被录取的机会,也能阻止考生进入下一批次的录取,所以要舞好这把剑需慎之又慎。若估分不准,特别是平时成绩忽高忽低的考生,“提前批志愿”尤其要慎重,因为一本及二本的招生计划多,考生选择余地会更大。
误区九:目光狭隘,故土难离
应当看到,各地都不乏部属重点以及特色鲜明的普通高校,与北京高校相比,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当考生竞争北京的大学实力不足时,可以主动把眼界放宽,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其他地方的大学。填报志愿要以上学为目的,特别是要找到适合个人兴趣的学校和专业,如果仅仅以地域加以区分就会舍本逐末,失去好的录取机会。
误区十:专业选择只追热门
志愿的选择并不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特别是偏文的汉语言文学、法学、新闻学等专业,将来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有关的约为百分之三十左右,所以孩子报志愿时,最好以走为上策。既要选报“热门”专业也不要忽视“冷门”专业,要综合分析填报,慎重从容。
广大考生如果对于未来还是有些迷茫,不知道该选择什么专业,可以前往临沂卓群安心家园心理咨询中心让咨询师帮您做一下职业规划。
咨询电话0539--8299305 工作QQ1027647321 308758807 2859413772
地址:临沂市通达路36号城建时代广场2015室
浏览次数: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