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焦虑症
添加时间:2012-8-25
何谓心脏焦虑症?
心脏焦虑症是一种功能性的疾病,即心脏本身并无疾病,而只是心理上恐惧不安,怀疑自己得了心脏病而产生类似心脏病的一系列症状而已。所以这种病不是器质性疾病,而是心理功能紊乱所引起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病。这种病过去的医学称之为"心脏神经官能症",但这种称呼含义欠妥,故更名之。
心脏焦虑症的实质是心理认知上的障碍。特征是:有一系列器质性心脏病的主诉表现,但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阳性体征和任何相关的证据;是一种无器质性心脏损害而有类似器质性心脏病临床表现的心理障碍。这种病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心脏病的恐惧和焦虑;由于恐惧、焦虑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症状和主诉。因之将其名为"心脏焦虑症"。
本病虽不是心脏病,但常常混淆在心血管内科疾患中,因而容易引起诊断上的紊乱、治疗上的耽误,致使病人病程的延长和痛苦。可是一旦诊断明确,有些医生常又不以为然而予以轻视、应付处理了事。这又使有这种病的病人增加新的心理负担。而病人则常常又不信医生的否定诊断,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心脏病。从而又产生了医患的分歧。更使病程迁移久治不愈。
心脏神经官能症(也就是现在的的心脏焦虑症)有很长的历史;几乎有内科学就有心脏神经官能症。但对其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却从未把它提到应有的层次上来加以考虑和研究;更未将它从心理医学的角度来加以考虑和研究。习常的做法,只是把它作为一种病人的"思想"想法错误,因此治疗也只是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实际上要医生做思想工作是有难度的。由于没有能从学术理论上作深一步的剖解,所以历来此病虽一直存在,却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和进展。
2,心脏焦虑症临床表现和特点征
㈠表象
临床表现完全是心脏病的主诉症状,如: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心悸乏力等等。但客观检查无任何阳性体征和辅助检查资料。初看似乎完全是臆想出来的症状,是"思想"问题;实则是心理、生理功能存在问题,是心理、生理功能紊乱的表现。
㈡实质
①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和情绪上的恐惧心理。
②是一种心理功能的紊乱、由此而来产生生理尤其是循环生理发生了功能上的紊乱甚或发生了障碍。
③原有器质性心脏病(但心功能代偿良好)合并心脏焦虑症。因此,心脏焦虑症也包括功能处于代偿期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㈢主诉症状表现,主要由心理紧张和恐惧、焦虑所引起;当心态经过疏导恢复正常时,症状也随之消失。当恐惧加重时症状也随之增多和加重。
3,心脏焦虑症发病机理和治疗
不能将心脏焦虑症看作为思想认识问题。心脏焦虑症是心理症的一种类型,其发病机理同样是由于内外因素的作用后所引起。例如,最初可以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刺激,心情不畅、心态失常,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发生了循环生理功能的异常,感觉到心悸乏力、胸闷,进而怀疑到心脏有了病变。如果因此去医院诊治而医生对此未能作很好的解释,就会导致进一步的恶性循环,疑病心理骤生,焦虑、恐惧一起袭来,心理症就此发生。再如个性生性敏感、懦弱、多虑,无病常疑有病,一旦旁听途说心脏病的可怕,而对其又一知半解,如果医者解释不当,这时,心脏焦虑症就会很快侵袭上来。所以不能将心脏焦虑症看成是个简单的思想认识问题,而应看到它的发病规律和发病的机理及其发病的复杂过程。
一旦心脏焦虑症形成后,如果长期反复、经久不愈,最后还可以由心身紊乱转变为真正的心身疾病;此时,早期生理功能性的循环扰乱就会变成器质性的损害。所以决不能轻轻视,认为它只是功能性的疾病。另一种原有器质性心脏病变的人,由于心脏功能尚处在代偿期所以并无临床症状,但如因此患上了心脏焦虑症,其后果就能很快促使循环功能恶化,而加剧心脏的器质损害。这就是心脏焦虑症带来的严重后果的发生机理。
心脏焦虑症发生后,与一般的心理症的区别是,患者确实有循环系统生理功能紊乱存在。这一循环系统的症状主要是生理功能性的,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对此,医生必须作心身同步治疗。不作心理疏导治疗,不能解决基本根子;但不治疗生理功能的紊乱,不解除由此而来的病人躯体上的症状不适,也不可能使病人的心理平稳下来。这种情况下的心理疏导就会软弱无力,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心身同步治疗就显得极其重要。解除了心理上的焦虑,生理功就会得到逐步恢复和加强;而暂时用药物提高一下生理功能或改善一下其紊乱状态,也会使病人从生理扰乱的苦恼中解脱出来,这时再予以心理疏导,就更有效得多了;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浏览次数:1619